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过度担心被他人拒绝?你可能患上“拒绝敏感性焦虑症”

2023年06月06日 10:00  点击:[]

「拒绝敏感性焦虑症」的10个征兆-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会有过度担心被他人拒绝的情况?有没有过因为害怕被周围的人不喜欢、不接受自己,而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表现,不妨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认识一下“拒绝敏感性焦虑症”。

01

关于RSD

拒绝敏感性焦虑症(Rejection Sensitivity Dysphoria,RSD),是国外一位叫William Dodson的医学博士,于近几年提出来的概念。

他对RSD的描述是:由个体在生活中被重要人物拒绝或者批评而爆发,或是在经历了失去他人的认同、爱或者尊重时发生的愤怒感或者难以形容的情感痛苦。他认为,RSD是一种由大脑差异引起的情感失调,是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所独有并且极易被误诊的。

相对拒绝敏感性焦虑症而言,拒绝敏感性(Rejection Sensitivity,RS)被发现得更早,它是指每个人对拒绝的焦虑或者愤怒预期、易感知和过度反应的倾向。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拒绝,有的人在被拒绝时,可以接受并处理好,但是有的人则会因为被拒绝而产生过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甚至会因为他人模棱两可的行为而感知到拒绝,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前后这两种人的区别,就是拒绝敏感性的差异。

RSD是ADHD患者独有的,但单纯的RS高却可能出现在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患者身上,两者在症状上极其相似甚至大部分是重叠的,所以RSD才会有极高的误诊情况产生。

02

RSD的表现

那么RSD究竟有哪些表现呢?我们可以通过下文来详细了解一下。

当然要提示的是,这只是一些供参考的症状,不是诊断标准,也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果你本身有ADHD,并且具备以下症状中的大多数,那么你的确可能患有RSD(但只是可能);但如果你并没有ADHD,只是刚好有一些类似表现的话,那么你可能只是RS高了一点点而已。

1.对任何你感知到的轻视或者批评都非常敏感

对被轻视或批评的过度敏感,会让你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害怕但是又有些期待别人指出你的缺点。为了避免遭遇你自己预设的、会受到批评的情境,你甚至会回避面试、工作或者聚会等场合。

2.过度思考

通俗来讲,就是“想太多”,因为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是不是表现得足够好,在每次经历和自身“表现”相关的场景之后,会一直回想自己表现得到底好不好、别人是不是对自己满意,这会造成持续的压力和焦虑。

3.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常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哪怕周围的人都很关心自己,也无法打消这种念头。即使自己在生活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成功。

4.难以做出决定

有RSD的人会很难甚至避免做出决定,有时哪怕是最简单的选择也难做出,这就会持续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错失很多机遇和挑战,无法提升自身能力。

5.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难以公开和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可能会导致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同时由于别人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还可能让他们体会到被忽视或者被误解的感觉。

6.消极的自我评价

不断批评自己,并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不断印证自己不够好或者不配的“事实”。

7.很难放手

可能会沉浸于过去的失败和被拒绝的经历中不能自拔,并且会用这些失败的经历来定义自我的价值。有RSD的人,自尊总是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并且会相应地起伏,所以就难以从负面经历中走出来,还可能导致抑郁。

8.完美主义

有RSD的人通常都会追求完美主义,他们会给自己和他人设定一个完全无法达到的高标准,当这些高标准最终真的没有达成时,自己就会非常失望,颇有“自证预言”的意味。随着这些失望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挫折感和对生活的不满。

9.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不管是外貌、成就还是任何其他方面,他们总是愿意与周围人进行比较,如果没能满意的话,就会感到自卑和焦虑,而这种比较会持续地加重自卑和焦虑的水平。

10.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时常觉得自己不如周围的人,无视那些自己其实已经强过他人的方面或者事实。这种持续的不足感会不断强化已经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还会导致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让自己停留在原地,无法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结

如果你在自己的行为中发现了RSD的一些迹象,并且生活已经开始受到影响的话,那么最好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只是有一些零星的表现,没有给生活带来太多不便的话,就无需特别担心,可以多用自我觉察、写日记、冥想、锻炼等方式进行自我改善,也可以寻求一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来获得成长。

责任编辑:微青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本文转自壹心理。


上一条:我用这个方法清理内在,停止剧情和内耗 下一条: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拒学难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