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偶尔来点“垃圾食品” | 健康食品强迫症

2024年07月08日 10:00  点击:[]

健康食品强迫症 |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偶尔来点“垃圾食品”-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某天晚上睡前,Jule收到了女朋友的一条信息:“XX购物中心新开了一家餐馆,我看评价也不错哎,周末要不要一起去?”

想到周末正好没有别的安排,他欣然答应了。但是,当他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忽然想起今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植物油是劣质油脂,是炎症和超重的饮食推手。他刚决定从明天起尽量少吃植物油了。那么外食的餐馆能用黄油代替植物油吗?

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这家餐馆有没有用椰子粉或木薯粉替代面粉制作的面包?有没有无碳水的食物?……

Jule睡不着了。

01

什么是健康食品强迫症?

健康食品强迫症(orthorexia nervosa,简称ON)是由美国职业医学专家Steven Bratman在199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指人们因过度追求健康饮食而表现出极端的饮食失调,为了“吃得健康”而过分关注食物营养成分和严格控制饮食种类,以至于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图源网络,侵删)


虽然目前健康食品强迫症尚未被《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列为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它确实描述了一种新兴的令人不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追求健康饮食本身绝对没有错。然而,健康食品强迫症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区别在于态度和行为上的极端性和强迫性。

在健康的饮食态度中,个体可能会选择营养丰富、未经加工的食物,同时也会允许自己在特殊场合享受不那么健康的食物,这种饮食方式是灵活的。

然而,如果在无法遵循自己的健康饮食规则时感到极度的焦虑、内疚甚至开始自我贬低,其是否还能被称作“健康”就值得考虑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考虑了一下两者的营养价值,把今天的晚餐从炸鸡换成了米饭、白灼生菜和水煮鸡胸肉,搭配均衡又能品尝到食物的原滋原味,美味又健康,你吃得也很开心,这很好;

但是这时,你看到室友在旁边吃炸鸡,闻到炸鸡的香味时发现自己流下了口水,你开始焦虑和对自己的不坚定感到愤怒,并在心里暗暗责怪室友:“真是个没有自制力的家伙——不,简直是油腻,恶心。如果能别和他住在一起就好了。”

第二天,你的朋友邀请你参加下周的聚餐。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却让你感到不安:如果聚餐的食物不健康怎么办?桌上有人要给我夹菜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发现我对食物很挑剔之后对我有什么看法?……于是你拒绝了他。并且,为了免除这样的麻烦,你之后干脆避免外食和参加社交活动。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会发现,后两种情况明显就和最初的“健康饮食选择”不一样了,并且态度也更极端。除了造成社交压力和影响人际关系,在决定每一口食物之前不断地在内心自我询问它们是否符合自己的健康准则也会给人带来如影随形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健康食品强迫症目前暂时没有形成权威的诊断方式。虽然最初的提出者Bratman也有列出一系列问题以评判是否可能患有ON的风险,但他也提到这些问题并不能作为诊断的量表使用。

根据 Koven 等人的研究[2],可能暗示有ON的风险的特征包括:

拒绝吃一小类食物以外的任何食物;



强迫性地检查营养标签或配料表;



当得不到想要的食物时表现出不适和痛苦;



过多地考虑食物和对食物强迫性的预先计划;


......

不过,为了健康而限制饮食往往比减肥节食更容易让大众接受甚至是文化中所提倡的,ON比通常的厌食症更难被发现。

此外,作为强迫症的一种,ON患者也较少表现出传统强迫症患者因自己的症状感到的苦恼和不适,因此往往对自己的症状也没有觉察[3]。但随着类似症状出现的增加,健康食品强迫症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02

是什么导致了健康食品强迫症?

吃健康的食物显然是件好事——那么,这种积极的冲动是如何走向极端的呢?抛去食物偏好、遗传性味觉差异和家庭喂养方式等的影响,当代健康饮食焦虑人群的急剧增长很大程度上归于社交媒体的推动。

社交媒体在信息和趋势的快速传播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众所周知的 “病毒式 ”现象,它表明社交媒体的内容在用户分享内容的支持下,能够触及大量受众[4]。因此,社交媒体是通过影响者进行品牌营销的途径。

例如,在某社交平台搜索“食谱打卡”,排在最前面的的几条关联搜索就是某明星的减肥食谱。名人效应本身的影响力创造了社交媒体的话题点,网络大v的转发和,打卡挑战又进一步引导用户的裂变传播,形成病毒一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迅速蔓延,从而也引起广泛的效仿。

除了常见的使用名人作为影响者,另一种影响更隐秘和广泛的是“微影响者 ”现象。这类影响者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较低,但能向其追随者传达更贴近生活、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因而也给人造成“更可信”的印象,并能触及大量追随者,具有很大的传播潜力。

(图源网络,侵删)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广为传播的健身KOL对健身餐“吃得干净”的崇尚、极端生酮饮食,以及原本更多应用于医学治疗如今却被众多博主应用于日常饮食中的“轻断食”结合平台推送机制容易促使用户追随其中的饮食趋势,却未必有专业的营养背景。

此外,社交媒体博主发布的精美、健康的食物图片往往经过了精心的拍摄和编辑,展示了完美的食物外观。这些图像同样可能会因为使用户觉得自己的饮食没有达到同样的标准,激发用户的饮食焦虑。

03

如何摆脱或预防健康食品强迫症的倾向?

如果你感到自己可能有健康食品强迫症的倾向,或者正在被社交媒体上所展现的“完美饮食”困扰,可以试试以下这些建议:

//1.关注心理状态

除了关注摄入的食物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之外,也要注意到这些食物以及进食的过程是否为你的心理健康有所贡献。

如果“健康饮食”已经给你带来了更多的焦虑、束缚远大于自律,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合格的“健康饮食”。

//2.接纳不完美

没有人能够始终做到完美的饮食。偶尔食用一些你认为不那么健康的食物是正常的,不必因此感到内疚。

试着接受这一点,并理解饮食是一个长期的、整体的平衡,大多数食物在适量食用时都是可以接受的。

//3.避免食物标签化

食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应该将食物简单地标记为“好”或“坏”,甚至赋予其道德价值——新鲜的蔬菜沙拉比烧烤炸串更清淡和富含维生素,但并不意味着食用后者就比前者更“坏”、更放纵,或者食用前者比后者更有道德上的优越感。

不必为进食感到羞愧或害怕,相反,可以尝试考虑如何将你喜欢的食物以健康的方式融入你的饮食中。

(图源网络,侵删)

//4.练习正念饮食

正念饮食是一种将正念练习应用于饮食过程中的方法。正念,即“念兹在兹”,意味着全神贯注于当下,以一种非评判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体验。

在饮食方面,正念饮食涉及在进食时完全专注于食物的味道、气味、质地和颜色,以及身体在进食过程中的感觉。

正念饮食的目的是帮助个体更好地与自己身体的饥饿和饱腹信号保持联系,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并享受饮食带来的乐趣。

04

结语

健康饮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增加压力。油炸食品、甜点等“垃圾食品”能够为你带来快乐和满足感也并没有错,偶尔并不需要“完美”的饮食可能对心理更有益。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享受进食的过程和食物本身。

学堂君

健康饮食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学堂君觉得,只要平时吃得营养均衡,偶尔吃点垃圾食品不算什么!开心就好~大夏天的,学堂君现在要去吃冰棍了,给自己的身心降降温~


参考文献:
[1]Bratman S (1997) Health food junkie. Yoga J September/October: 42–50
[2]Dell'Osso, L., Abelli, M., Carpita, B., Pini, S., Castellini, G., Carmassi, C., & Ricca, V. (2016).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orexia nervosa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rthorexia nervosa, autism,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spectrum.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12, 1651–1660.
[3]Koven, N. S., & Abry, A. W. (2015). The clinical basis of orthorexia nervosa: emerging perspectives.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11, 385–394.
[4]Han, Y., Lappas, T., & Sabnis, G. (2020).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or characteristics for studying virality in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1(2), 576–588.


作者简介:浣熊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图文转自壹心理)

上一条:容易内耗的人,如何对抗“等回复焦虑”? | 咨询师请回答vol.35 下一条:心理课堂 | 想象:从小狗与烤鸡说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