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叙事疗法:练习讲故事也能实现疗愈? 心理咨询

2024年08月09日 10:00  点击:[]

文稿:怡婷

排版:艺儿

责编:艺轩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很多人都喜欢看故事,很多人也喜欢讲故事。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丰厚的故事素材本,一个故事可以有99种不同的讲法。

你是否仔细思考过,过去的人生你是如何度过的?现在的人生,你过得怎么样?未来的人生,你将如何度过?

你相信我们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而改变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看看讲故事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01

给问题起个名字

在叙事疗法中,会给正面临的问题起个名字,这个技术叫做“外化”(externalization)。外化背后的哲学观是“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例如,一个被诊断为抑郁症的人,如果用外化的思维来看待,就可以把“抑郁”这个问题和这个人分开,但如果带着内化的思维来看待,就会说“这个人得了抑郁症”。当一个人被标签化之后,便很难甩掉它,不自觉地会被标签强化。

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就像一个被湍急的河水裹挟着往前走的人,是很难把自己救出来的,而如果他能够慢慢地游到岸边,再回头去看那个湍急的河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外化技术能够让人们从困境中抽身出来,保持一定的距离,重新去审视它。

如果用内化的思维来看,我们可能会觉得“我这个人就是不行“,但是用外化的思维来看,“问题”与“人”分开了。诚然“我”目前遭遇了“问题”,但“我”依然是有力量的、有办法的,可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外化技术呢?给问题起个名字吧,让问题与人之间有一个清晰的区隔。

它可能是“抑郁的黑狗”、可能是“拖延怪”、可能是“愤怒小人”……给它写一封信,聊聊它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02

例外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故事是非常庞大而繁杂的,而我们描述它时往往会将其概括为一种印象与感觉,比如,“最近的生活很灰暗”。

可如果非常仔细地去探查生活,我们也可以从中觉察到一些曾经被忽视,却又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比如,“昨天我收到了一束花,感觉点亮了我的生活。”

这样的事件和经历被看作是“例外”。

循着例外事件,生活可能有了新的切入点,曾经被忽视的部分重新得到关注。由此继续探查,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导致了例外的结果,继续丰富,生命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时候,人对自己是苛刻的。对于某种好的东西,会用“自然而然”、“本就如此”的方式去理解,这不利于发展出生命的丰盈故事。

其实,每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苦难的时候,也在用某种方式保护自己。一方面,讲述的是一个灰暗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听到一股力量,在苦难中保持希望,发现它、意识到它,带着这些力量回到生活,应对当下的问题与挑战。

03

人生俱乐部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在我们和周围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他们怎么看待自己,认为自己身上具有什么特质,会影响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就好像是一个人生俱乐部,俱乐部里的成员,是由出现在这个人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或身份组成的。

叙事疗法中的回塑对话(re-remembering conversation)给人提供了一个修改自己人生俱乐部中成员资格的机会,这些成员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可以是活着的人,可以是已经去世的人,也可以是宠物,是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电影或动漫中的角色……

找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描述在他的视角下,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讲述在我们的关系中,反映了我是什么样的人。

然后,还可以描述我为他的生活做过什么贡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描述这段关系对我当前的生活、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将来的影响。

通过重新描述过去人生经历,我们的人生俱乐部将由自己定义。可以提高某些成员的级别,降低另外一些成员的级别;可以表彰一些成员,开除另外一些成员;在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影响上,赋予一些声音更大的权利,同时取消另外一些声音的干扰。

叙事疗法的力量在于它告诉我们:

人才是意义的建构者,是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执笔者。用生活的素材书写生命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足够精彩。

参考文献:

《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治疗入门》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作者简介:怡婷。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


上一条:减缓抑郁,从运动与饮食开始|每周心理学研究vol.10 下一条:从《头脑特工队2》出发聊聊青少年心理情绪特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