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卡通 成绩查询 开学 疫情 军训

亲社会实验室|为什么有时候好心帮助却遭人怨恨?

2022年05月11日 10:00  点击:[]


亲社会实验室|为什么有时候好心帮助却遭人怨恨?-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高芯芸
来源: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Coco有话说


帮助他人一定能得到受助者的积极评价吗?特别是有时候为另一个群体的成员提供帮助时,为什么得到的却是“费力不讨好”的结果?本篇推文提示我们,为他人提供帮助,应该从受助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什么样的帮助能提升受助者的积极体验?尤其是群体之间,什么样的帮助才能使受助群体减少对外群体的消极的群际评价?


以往研究指出,人们在接受外群体的帮助时,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受助反应,群际帮助的类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关注了两种类型的群际帮助:(1)自主定向的群际帮助,是给外群体受助者提供适当的工具和技能,帮助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2)依赖定向的群际帮助,是给外群体受助者直接提供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受助者对施助者产生长期的依赖。


以往研究发现,受助者更喜欢来自外群体的自主定向的帮助。在接受了自主定向的帮助后,受助者的情绪和态度都更积极;在接受了依赖定向的帮助后,受助者会产生消极反应,自尊和社会认同都受到威胁,效能感和控制感也会减少。


控制感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环境拥有掌控权的感觉。控制感不仅帮助人们应对外界的威胁和压力,减少消极的感受,还能促进人们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并增强对社会的积极认同。控制感是安全感和确定感的源泉,所以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主要保障。


那么,是否能通过提升受助者的控制感,来降低他们在接受外群体的依赖定向的帮助后所产生的消极反应呢?研究者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这个问题。


实验1招募了69名以色列大学生参与者(48名女性, Mage = 23.7; SDage = 2.15)。研究者首先通过数点任务人为地将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之后操纵参与者的控制感水平,要求一半参与者按既定顺序完成三个任务(低控制感),而另一半参与者可以自行选择完成任务的顺序(高控制感)。接着操纵参与者接受外群体帮助的类型,依赖定向帮助组的参与者会收到另一组同伴发来的告诉解决字谜问题的答案,自主定向帮助组的参与者会收到另一组同伴发来的告诉解决字谜问题的线索。最后,研究者测量参与者对在互动中的施助者及其所属群体的评价,分数越高表明评价越积极。结果发现,相比于低控制感组,高控制感组的受助者对外群体施助者及其群体的评价更积极。


实验2招募了154名以色列大学生参与者(119名女性, Mage = 23.8; SDage = 1.61)。同实验1一样,研究者也是首先通过数点任务将他们分为两组,然后也是通过决定任务顺序操纵他们的控制感水平。接着,研究者操纵了互动对象的群体身份,即告知参与者,互动对象所属的组与参与者相同或不同;再操纵参与者是/否接受了依赖定向的帮助,即收到互动对象提供的解决字谜问题的答案/收到互动对象的问候信息。最后,要求参与者对互动对象及其所属的组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1)相比于低控制感参与者,高控制感参与者对互动对象所在组的评价更积极;

(2)当互动对象来自与参与者同一组(内群体)时,控制感能促进参与者对内群体互动对象的积极评价

(3)当互动对象来自与参与者不同组(外群体)且提供了依赖定向帮助时,控制感能缓解参与者对外群体互动对象的消极评价。


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都显示,受助者的控制感能促进其对外群体施助者和外群体整体的积极评价。即使在实验室临时形成的两个不同群体之间,来自外群体的依赖定向的帮助也会使受助者对施助者及其所属群体进行消极评价,但是,如果受助者拥有提升自身控制感的机会,则能缓解上述消极影响。


这篇文章提示我们,当给予他人或其他群体帮助时,需要从受助者的角度思考,这种帮助是否限制了受助者的自主性发展?如果提供的是依赖定向的帮助,能否通过提升受助者的控制感来缓解其不良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跨越群体边界的帮助,促进受助者对外群体的积极评价,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群际关系。


参考文献:
Halabi, S., Dovidio, J. F., & Nadler, A. (2021). Responses to outgroup help: The role of type of help and sense of control.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51(10), 999-1012.


作者:高芯芸
插图:代馨竹
编辑:代馨竹
排版:彭重昊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本公众号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寇彧教授实验室主办。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推介相关心理学前沿文献,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

原作者名:高芯芸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原文标题亲社会实验室|为什么有时候好心帮助却遭人怨恨?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


上一条:记录,改变我一生的好习惯 下一条:反抗专家的“键盘侠”们,竟然搞出了百亿美元的市场?

关闭